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今日网闻
送水“新”神器落户青铜峡灌区
2025-10-16 22:39:45   
2025-10-16 22:39:45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泠然 文/图/视频)渠道砌护像“搭积木”一样便捷高效?10月16日,记者在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更新改造工程2025年第二批项目暖泉渠更新改造现场见证了这一幕。这种新型L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在我区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据悉,在今秋水利工程建设中,将有69228块L型构件,铺设在共73.777公里的干、支渠上,为解决灌区改造中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“新方案”。

  长期以来,我区灌区改造面临“三难”:渠道砌护易破损,行水安全难保障;渠边土地被侵占,改造空间难拓展;行水期与施工期交织,有效工期难保证。如何破局?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在经过充分调研、详细论证后,果断引入并创新改良了L型预制构件对称拼接技术。

  在暖泉渠施工现场,不见传统工地支模浇筑的泥泞与忙乱,只见大型吊车将规整划一的L型混凝土构件轻巧吊装到位,工人们随后进行精准拼接,工序流畅,现场整洁。“你看,渠边这些树都不用砍伐了。”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规划计划科工程师邹璇指着渠边胸径20厘米的杨树介绍,这个“新神器”的优势是综合性的。它通过工厂化预制,从源头上确保了混凝土强度和外型精度,工程质量远胜传统手工现浇,渠道寿命大幅提高,运行维护费用大大节省;构件提前预制、现场拼装,保护渠林木,更是将现场工期压缩约一半,极大缓解了施工组织压力。

  据悉,为确保这项“外来技术”能精准适配宁夏的水文地质条件,今年初,该中心联合设计单位专程赴黑龙江“取经”。然而,考察团队发现,当地技术应用于宁夏还存在“水土不服”。邹璇解释道:“我们以‘精准适配宁夏水情、全面提升工程质量’为目标,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全面升级,重点优化了渠槽适用范围和施工缝、伸缩缝的防渗工艺,显著提升了其在本地环境下的抗渗性和耐久性。”

  据悉,该工程采用“分批实施、动态优化”的策略。建设方根据2025年首批项目实施情况,在第二批设计中已对构件外形细节、止水胶条规格等进行了微调优化,确保了设计方案能高标准、高效率落地。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,不仅为青铜峡灌区改造提供了新技术支撑,其积累的经验更将为全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借鉴。

【编辑】:杨洲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